首页 资讯 正文

浙报关注丨丽台两地姜产业抱团创新发展 缙云黄姜跨界俏销

体育正文 270 0

浙报关注丨丽台两地姜产业抱团创新发展 缙云黄姜跨界俏销

浙报关注丨丽台两地姜产业抱团创新发展 缙云黄姜跨界俏销

潮新闻(xīnwén) 记者 邬敏 通讯员 叶思邑 饶国静 5月25日,丽水市缙云县(jìnyúnxiàn)大洋镇的德馨农家乐门口姜(jiāng)香四溢。农家乐老板娘朱小燕从清晨(qīngchén)四五时开始便忙着切姜、封缸、腌制糖醋姜,为端午假期做准备。朱小燕说:“最近刚接到1万斤的黄姜采购订单,新开发(kāifā)的秘制糖醋姜、姜糖、姜枣膏等(děng)姜制品,已经被台州等地的客人订购一空。” 浙西(zhèxī)南山区镇的一抹姜香,为何圈粉山外来客?大洋镇海拔800多米,地处丽水、台州、温州交界处,是高山(gāoshān)黄姜(huángjiāng)产地,全镇高山黄姜种植面积达2300多亩(duōmǔ),辛辣浓郁、个大细嫩的高山黄姜,长期俏销台州市场。 台州人爱姜(jiāng),种姜制姜产业(chǎnyè)发达。去年,台州科技职业学院(xuéyuàn)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党总支与丽水市缙云县大洋镇党委(zhèndǎngwěi)联合开展“一‘姜’牵两地”党建联建活动,建立起两地产业长期稳定的跨区域合作机制,台州科技职业学院联合浙江中医药大学等(děng)专家(zhuānjiā)团队为大洋农户开展生姜种植、姜制品加工、药食同源中医药产品开发等技术培训,将台州的姜制品小吃工艺推向大洋镇。目前,大洋镇已引入姜汤面、姜汁调蛋等台州姜制品小吃工艺,培训山区(shānqū)群众超860人次。 两地黄姜产业“联姻”,为山乡带来新机遇。大洋镇20余家农家乐经(jīng)系统培训后,推出特色姜制品小吃(xiǎochī),为游客提供独具风味的体验。“以往我们只把姜用作佐料,去年镇里联合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姜制品小吃工艺培训,我不仅学会了姜汤面和姜汁调蛋的做法,还学到了不少(bùshǎo)新创意。今年,我结合大洋特色,推出了猪脚姜、黄姜鸡、姜蓉土爽面等姜系菜品,现在这些(zhèxiē)都成(chéng)了店里的特色招牌菜。”朱小燕说,在姜味(jiāngwèi)小吃的带动下,自家(zìjiā)农家乐营收同比增长20%。 黄姜香飘山外(xiāngpiāoshānwài),外地(wàidì)客商涌进了村。大洋高山(gāoshān)黄姜的核心产区后村村,全村年产量突破40万斤,50%以上的高山黄姜从这里出发,搭乘专车跃上台州(tāizhōu)、温州、绍兴等地市民的餐桌。“大洋的高海拔优势,为生姜创造了存放(cúnfàng)条件,能填补台州市场空白。存放后的老姜色泽金黄,微辣味美,口感出众,受到台州市民的喜爱。”台州采购(cǎigòu)商林(lín)还生是村民眼中的“熟面孔”,他和各地采购商定期到大洋镇集中收购黄姜,单次采购量超万斤。 两地“牵手”,不止于此。大洋镇镇长李步荣(lǐbùróng)介绍,镇里正以“姜”产业为纽带,开展“姜王”争霸赛,招募(zhāomù)共富合伙人、聘请乡村运营(yùnyíng)师(shī)、招引外来资本等模式,与台州探索开发药食同源系列高山康养产品(chǎnpǐn),开发黄姜在内的“高山蔬菜包”组合产品等,不断解锁高山黄姜的多样“吃法”。 创新,融进了一杯姜汁咖啡里(lǐ)。红盐驿站主理人祝振昕在大洋(dàyáng)镇开起了首家驿站咖啡馆,每周吸引百余名摩友前来打卡。他说:“进村的摩友,九成以上(yǐshàng)是年轻人(niánqīngrén)。经前期市场调研,我们根据台州等地游客的饮食偏好,用高山(gāoshān)黄姜制作出‘姜汁美式’等养生咖啡,一季度营业额破5万元。” 5月27日,浙江日报4版刊发(kānfā)
浙报关注丨丽台两地姜产业抱团创新发展 缙云黄姜跨界俏销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