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应急消防改革观察:浙江如何激活安全“神经末梢”?
基层应急消防改革观察:浙江如何激活安全“神经末梢”?
基层应急消防改革观察:浙江如何激活安全“神经末梢”?中新网(zhōngxīnwǎng)杭州6月17日电(郭其钰)安全(ānquán)是发展的基石。基层应急消防队伍作为(zuòwéi)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事故损失的“神经末梢”,承担着筑牢安全之基“第一道关口”的重任。
在东部(dōngbù)沿海省份浙江,随着城市能级跃升,人口、产业(chǎnyè)、资源加速集聚,传统应急消防(xiāofáng)治理模式面临诸多挑战。近年来,该省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再到数智赋能,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功能完善(gōngnéngwánshàn)、反应迅速的基层应急消防网络。
2024年,浙江生产(shēngchǎn)安全事故(shìgù)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xiàjiàng)16.8%、15.7%,较大事故数为历年最少,火灾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0%,台风洪涝灾害实现人员“零伤亡”。
绍兴市上虞区汤浦镇应急消防管理站装备。郭其钰(guōqíyù) 摄
物理(wùlǐ)整合:从“九龙治水”到“握指成拳”
“九龙治水、各管一头”,这是曾经基层应急消防工作中普遍面临的难题。对此,浙江率先(shuàixiān)在制度层面破题,突出(tūchū)党建(dǎngjiàn)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形成部门协同共治、闭环管理大格局。
绍兴市上虞区汤浦镇是一个面积61.38平方公里的小镇,供给500万人饮用水(yǐnyòngshuǐ)的汤浦水库占镇域面积一半,森林(sēnlín)覆盖率(fùgàilǜ)达73.6%,同时集聚着(zhe)铜管、童装等(děng)企业360余家,沿街商铺290余家,安全生产、防汛防台、森林防灭火都是当地应急消防工作的重难点领域。
这几年,在山水相依的汤浦镇,一场(yīchǎng)变革正悄然发生。
过去,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jiǎnzāi)救灾等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难免陷入“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的困境。如今(rújīn),该镇由党委书记、镇长负总责,首创“联勤(liánqín)党支部”,将应急、消防、公安、执法(zhífǎ)、市场监管、行业协会等原本分散的职能,整合为党建(dǎngjiàn)统领的联勤作战体系。
在实践中,这一体系如何真正发挥作用?汤浦镇党委书记谢潜程(xièqiánchéng)举了一个例子(lìzi),今年起,联勤党支部和(hé)汤浦水库森林消防大队党支部联动,组建“守护大水缸”综合应急管理(guǎnlǐ)队伍,对库区周边区域开展综合管理。得益于此,今年春节和清明节(qīngmíngjié)期间,当地森林防灭火工作实现快速响应、救早灭小、整体平稳。
机制创新不止于(yú)架构重组,更在于动态调整的基层应急处突体系。
在(zài)被称为“中国伞城”的上虞区崧厦街道,1400余家制伞企业为当地带来经济(jīngjì)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生产的压力。
对此,崧厦街道应急消防联勤党支部打破“平时与战时”工作壁垒,创新“三时三制”指挥机制。即平时实行(shíxíng)“查训制”,每日(měirì)安排专职队员参与企业安全巡查并开展(kāizhǎn)灭火技能训练;急时启动(qǐdòng)“派单制”,通过智慧应急平台精准调度就近力量(lìliàng),救援响应时间较传统模式缩短40%;战时实施“联勤制”,确保信息互通、力量互援。
如今,浙江1364个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guǎnlǐzhàn)、617支专职消防队已(yǐ)全面建成,“应消一体、站队一体、防消一体”的理念,在广大基层具象化为一个个可操作(cāozuò)的治理模式。
湖州市长兴县(chángxīngxiàn)吕山乡应急(yìngjí)消防管理站出警救援。(浙江省应急管理厅 供图)
化学融合:从“单兵作战”到“全民共治(gòngzhì)”
面对新时代(shídài)“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需求(xūqiú),浙江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tǐxì)在人员、队伍、事权“物理整合”之后,正不断向“化学融合”跃迁。
走进杭州市富阳区湖源乡应急消防管理站,标准化装备库里除了整齐摆放着热成像仪、水上救援艇等(děng)专业设备,还有为33位应急吹哨(chuīshào)人配备的(de)口哨、铜锣、喇叭、救生衣、头灯、雨具等六件套。
“平日里,我们会依托第三方救援力量和民宿、餐饮(cānyǐn)单位等,提前发布防汛信息,及时(jíshí)预警吹哨,疏散(shūsàn)风险区域的游客。”湖源乡应急消防管理站站长夏再根表示。
这是浙江推动基层应急消防工作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一个(yígè)缩影。
在省级层面,浙江将应急管理(guǎnlǐ)和(hé)消防安全事项纳入基层网格工作范畴,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qíngkuàng)熟”等优势,全面激活“前哨”“探头”作用。
“为避免‘上面撒了手、下面接不住’,我们围绕可操作、可承接、能干会干要求,逐步明确网格员职能边界(biānjiè)和工作任务,并加强业务培训,指导网格员开展(kāizhǎn)简易风险隐患排查处置。”浙江省应急(yìngjí)管理厅基础(jīchǔ)建设发展处负责人表示。
今年6月8日,杭州市淳安县中洲镇局部出现短时暴雨(bàoyǔ)天气,当地将防汛(fángxùn)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中洲镇樟村村党总支书记吴家伟收到暴雨预警和防御提示后,立即组织村“两委”成员和网格(wǎnggé)员开展巡查。
“当时我想起村民童海正家房屋(fángwū)后的菜地地势较高,距离房屋较近,便让就近的支委余忠伟和网格员先到(yuánxiāndào)童海正家中(jiāzhōng)查看。”吴家伟回忆,大家到达童海正家后发现已经有开始泥土从高处滚落,考虑到房屋受水浸泡易发生倒塌危险,就立即劝说将两位老人转移到避灾安置场所(chǎngsuǒ)。仅半小时(bànxiǎoshí)后,童海正家的泥墙便受损倒塌。
基层(jīcéng)网格员、企业安全员、社区(shèqū)“合伙人”、行业协会负责人……在浙江,越来越多社会力量参与(cānyù)到基层应急消防工作中,形成共建共治合力。
嘉兴市南湖区东栅(zhà)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搭建云智治平台。(浙江省(zhèjiāngshěng)应急管理厅 供图)
数智赋能:从(cóng)“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知其源,识其旨,还需(xū)懂其法。如何深耕(shēngēng)基层应急消防治理场景,浙江方向明晰——深化数智赋能。
今年4月14日(rì),嘉兴市南湖区东栅街道“云智治”平台综合指挥中心突然响起一阵警报声——南江(nánjiāng)社区一居民楼电梯内,一名装修工人违规吸烟触发了AI系统黄色预警。工作人员迅速锁定(suǒdìng)位置,物业与应急消防管理站联动出击,全程处置用时不到30分钟(fēnzhōng)。
这种及时捕捉风险的能力(nénglì),正是当地精准治理的缩影。
针对辖区内高层建筑多、沿街商铺多、专业市场多等(děng)特点(tèdiǎn),东栅街道通过AI识别预警,基层网格员及(yuánjí)相关部门联动处置,智治推动、一体协同构建起“AI赋能”城市安全隐患防控体系。
“我们还在重点片区(piànqū)配备(pèibèi)了4台低空无人机,日常通过‘无人机+’巡查模式,实现早期火灾预警(yùjǐng)和精准火源定位,弥补空中瞭望摄像头的视线盲区。”东栅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在实践中,浙江各地通过差异化探索,在基层应急消防体系(tǐxì)建设(jiànshè)中实现“一地一品”。
衢州市整合多个基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数字应用系统,迭代升级“基层应急消防应用”,实现任务(rènwù)一体部署、信息一次入录、数据整体(zhěngtǐ)共享;杭州市余杭区推动应急消防融入“余智护杭”基层治理(zhìlǐ)体系,积极探索事故风险隐患分级分类监管;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集成多系统数据打造“立体(lìtǐ)指挥(zhǐhuī)决策大脑”,实现跨部门资源一屏调度……
“‘一地一品’的创新实践,让事件处置更智能、指挥调度更高效(gāoxiào),也让基层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愈发坚实(jiānshí)。”浙江省(zhèjiāngshěng)应急管理厅基础建设发展处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浙江(zhèjiāng)各地应急消防管理站统筹公安(gōngān)派出所、专职消防队、综合行政执法队等部门累计排查各类隐患521.4万余个,占总数的97.6%,有效(yǒuxiào)实现“一个口子(kǒuzi)”检查,提升隐患排查整治的针对性。
当大量(dàliàng)可能造成群众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隐患第一时间被发现并得到处置(chǔzhì),浙江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路径也愈发清晰。(完)
中新网(zhōngxīnwǎng)杭州6月17日电(郭其钰)安全(ānquán)是发展的基石。基层应急消防队伍作为(zuòwéi)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事故损失的“神经末梢”,承担着筑牢安全之基“第一道关口”的重任。
在东部(dōngbù)沿海省份浙江,随着城市能级跃升,人口、产业(chǎnyè)、资源加速集聚,传统应急消防(xiāofáng)治理模式面临诸多挑战。近年来,该省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再到数智赋能,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功能完善(gōngnéngwánshàn)、反应迅速的基层应急消防网络。
2024年,浙江生产(shēngchǎn)安全事故(shìgù)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xiàjiàng)16.8%、15.7%,较大事故数为历年最少,火灾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0%,台风洪涝灾害实现人员“零伤亡”。
绍兴市上虞区汤浦镇应急消防管理站装备。郭其钰(guōqíyù) 摄
物理(wùlǐ)整合:从“九龙治水”到“握指成拳”
“九龙治水、各管一头”,这是曾经基层应急消防工作中普遍面临的难题。对此,浙江率先(shuàixiān)在制度层面破题,突出(tūchū)党建(dǎngjiàn)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形成部门协同共治、闭环管理大格局。
绍兴市上虞区汤浦镇是一个面积61.38平方公里的小镇,供给500万人饮用水(yǐnyòngshuǐ)的汤浦水库占镇域面积一半,森林(sēnlín)覆盖率(fùgàilǜ)达73.6%,同时集聚着(zhe)铜管、童装等(děng)企业360余家,沿街商铺290余家,安全生产、防汛防台、森林防灭火都是当地应急消防工作的重难点领域。
这几年,在山水相依的汤浦镇,一场(yīchǎng)变革正悄然发生。
过去,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jiǎnzāi)救灾等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难免陷入“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的困境。如今(rújīn),该镇由党委书记、镇长负总责,首创“联勤(liánqín)党支部”,将应急、消防、公安、执法(zhífǎ)、市场监管、行业协会等原本分散的职能,整合为党建(dǎngjiàn)统领的联勤作战体系。
在实践中,这一体系如何真正发挥作用?汤浦镇党委书记谢潜程(xièqiánchéng)举了一个例子(lìzi),今年起,联勤党支部和(hé)汤浦水库森林消防大队党支部联动,组建“守护大水缸”综合应急管理(guǎnlǐ)队伍,对库区周边区域开展综合管理。得益于此,今年春节和清明节(qīngmíngjié)期间,当地森林防灭火工作实现快速响应、救早灭小、整体平稳。
机制创新不止于(yú)架构重组,更在于动态调整的基层应急处突体系。
在(zài)被称为“中国伞城”的上虞区崧厦街道,1400余家制伞企业为当地带来经济(jīngjì)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生产的压力。
对此,崧厦街道应急消防联勤党支部打破“平时与战时”工作壁垒,创新“三时三制”指挥机制。即平时实行(shíxíng)“查训制”,每日(měirì)安排专职队员参与企业安全巡查并开展(kāizhǎn)灭火技能训练;急时启动(qǐdòng)“派单制”,通过智慧应急平台精准调度就近力量(lìliàng),救援响应时间较传统模式缩短40%;战时实施“联勤制”,确保信息互通、力量互援。
如今,浙江1364个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guǎnlǐzhàn)、617支专职消防队已(yǐ)全面建成,“应消一体、站队一体、防消一体”的理念,在广大基层具象化为一个个可操作(cāozuò)的治理模式。
湖州市长兴县(chángxīngxiàn)吕山乡应急(yìngjí)消防管理站出警救援。(浙江省应急管理厅 供图)
化学融合:从“单兵作战”到“全民共治(gòngzhì)”
面对新时代(shídài)“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需求(xūqiú),浙江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tǐxì)在人员、队伍、事权“物理整合”之后,正不断向“化学融合”跃迁。
走进杭州市富阳区湖源乡应急消防管理站,标准化装备库里除了整齐摆放着热成像仪、水上救援艇等(děng)专业设备,还有为33位应急吹哨(chuīshào)人配备的(de)口哨、铜锣、喇叭、救生衣、头灯、雨具等六件套。
“平日里,我们会依托第三方救援力量和民宿、餐饮(cānyǐn)单位等,提前发布防汛信息,及时(jíshí)预警吹哨,疏散(shūsàn)风险区域的游客。”湖源乡应急消防管理站站长夏再根表示。
这是浙江推动基层应急消防工作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一个(yígè)缩影。
在省级层面,浙江将应急管理(guǎnlǐ)和(hé)消防安全事项纳入基层网格工作范畴,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qíngkuàng)熟”等优势,全面激活“前哨”“探头”作用。
“为避免‘上面撒了手、下面接不住’,我们围绕可操作、可承接、能干会干要求,逐步明确网格员职能边界(biānjiè)和工作任务,并加强业务培训,指导网格员开展(kāizhǎn)简易风险隐患排查处置。”浙江省应急(yìngjí)管理厅基础(jīchǔ)建设发展处负责人表示。
今年6月8日,杭州市淳安县中洲镇局部出现短时暴雨(bàoyǔ)天气,当地将防汛(fángxùn)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中洲镇樟村村党总支书记吴家伟收到暴雨预警和防御提示后,立即组织村“两委”成员和网格(wǎnggé)员开展巡查。
“当时我想起村民童海正家房屋(fángwū)后的菜地地势较高,距离房屋较近,便让就近的支委余忠伟和网格员先到(yuánxiāndào)童海正家中(jiāzhōng)查看。”吴家伟回忆,大家到达童海正家后发现已经有开始泥土从高处滚落,考虑到房屋受水浸泡易发生倒塌危险,就立即劝说将两位老人转移到避灾安置场所(chǎngsuǒ)。仅半小时(bànxiǎoshí)后,童海正家的泥墙便受损倒塌。
基层(jīcéng)网格员、企业安全员、社区(shèqū)“合伙人”、行业协会负责人……在浙江,越来越多社会力量参与(cānyù)到基层应急消防工作中,形成共建共治合力。
嘉兴市南湖区东栅(zhà)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搭建云智治平台。(浙江省(zhèjiāngshěng)应急管理厅 供图)
数智赋能:从(cóng)“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知其源,识其旨,还需(xū)懂其法。如何深耕(shēngēng)基层应急消防治理场景,浙江方向明晰——深化数智赋能。
今年4月14日(rì),嘉兴市南湖区东栅街道“云智治”平台综合指挥中心突然响起一阵警报声——南江(nánjiāng)社区一居民楼电梯内,一名装修工人违规吸烟触发了AI系统黄色预警。工作人员迅速锁定(suǒdìng)位置,物业与应急消防管理站联动出击,全程处置用时不到30分钟(fēnzhōng)。
这种及时捕捉风险的能力(nénglì),正是当地精准治理的缩影。
针对辖区内高层建筑多、沿街商铺多、专业市场多等(děng)特点(tèdiǎn),东栅街道通过AI识别预警,基层网格员及(yuánjí)相关部门联动处置,智治推动、一体协同构建起“AI赋能”城市安全隐患防控体系。
“我们还在重点片区(piànqū)配备(pèibèi)了4台低空无人机,日常通过‘无人机+’巡查模式,实现早期火灾预警(yùjǐng)和精准火源定位,弥补空中瞭望摄像头的视线盲区。”东栅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在实践中,浙江各地通过差异化探索,在基层应急消防体系(tǐxì)建设(jiànshè)中实现“一地一品”。
衢州市整合多个基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数字应用系统,迭代升级“基层应急消防应用”,实现任务(rènwù)一体部署、信息一次入录、数据整体(zhěngtǐ)共享;杭州市余杭区推动应急消防融入“余智护杭”基层治理(zhìlǐ)体系,积极探索事故风险隐患分级分类监管;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集成多系统数据打造“立体(lìtǐ)指挥(zhǐhuī)决策大脑”,实现跨部门资源一屏调度……
“‘一地一品’的创新实践,让事件处置更智能、指挥调度更高效(gāoxiào),也让基层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愈发坚实(jiānshí)。”浙江省(zhèjiāngshěng)应急管理厅基础建设发展处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浙江(zhèjiāng)各地应急消防管理站统筹公安(gōngān)派出所、专职消防队、综合行政执法队等部门累计排查各类隐患521.4万余个,占总数的97.6%,有效(yǒuxiào)实现“一个口子(kǒuzi)”检查,提升隐患排查整治的针对性。
当大量(dàliàng)可能造成群众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隐患第一时间被发现并得到处置(chǔzhì),浙江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路径也愈发清晰。(完)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